除了嗷嗷萌,这只熊还用了什么感动我们?
文 | 李小飞
编 | 小柿
尽管距《帕丁顿熊1》上映已有3年时间之遥,但《帕丁顿熊2》在2017年年末的再度来袭仍然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古典浓郁的“英伦风范”——古香古色的黄昏街道、弥散着浓郁香气的甜馨面包、衣服熨烫地笔直的绅士气度与谐趣纯真的幽默人生……
《帕丁顿熊2》中诸多关于英伦风情的梦幻想象不仅“及时”为当下失陷于脱欧独立、难民收容、恐怖危机与贸易壁垒等诸多时代风暴中的英国重新打造了一张弥散着甜腻酱香的世界名片,更为缓解当下英国倍受苛责的难民政策所引发的舆论混战与曼彻斯特恐怖危机之后低落的社会情绪讲述了一则“无公害”版的枕边故事——来自秘鲁的小熊帕丁顿不仅成功融入了英国谐和的中产之家,完美化解了自我的身份危机与成长焦虑,甚至也帮助布朗一家渡过了彼此隔膜的“中年危机”,与休·格兰特饰演的反派演员的大作战与其说是一场正邪较量,不如说是一个濒临分裂危机、时刻处于情感焦虑中的中产之家再度愈合、走向完满的“道德神话”。
苦儿们的信仰救赎
一个颇为趣味的事实是,与第一部中妮可·基德曼所饰演的利欲熏心的“蛇蝎美女”形象不同的是,第二部中甚至为“坏蛋”过气的演员也提供了一场完满的复出仪式:监狱消解了惊觫的囚禁想象,成为演员重新登临舞台、狱友们起舞欢歌的伊甸园与梦幻场;所谓的“坏蛋”也不过是囚禁于生活旋涡深处的郁郁寡欢的失意者,片中的“监狱”也只是当代社会无数个承受着沉重生活压力的破碎中产之家的聚合体与想象的投射,而片中监狱大佬“铁拳”一再告诫帕丁顿不要试图相信家人、自己与父亲始终交流隔阂的事实也加深了我们之于“监狱”的现实想象——无数个承受着家庭碎裂伤痛的苦儿们集结于此,帕丁顿的到来不仅为他们重新带回了久违的家庭温暖,更使得每一位苦儿再度回忆起“家”的味道(外祖母的奶酪、妈妈的蛋糕)。
所以,在果酱掀动起的家庭味道的大集结中,中产之家的分裂伤痛获得了再度愈合。正如影片结尾借助“家的名义”对试图越狱的铁拳们重新召唤回归的动人场景一样:当湿漉漉的帕丁顿询问铁拳为何重新回归监狱时,铁拳只是简单回复了一句“没有你,果酱做不了”——永恒失去家庭温暖的苦儿们仍无法成为真正自由者,即使拥有翱翔天空的权力。
《帕丁顿熊2》剧照
从影片中不断强调的家庭回归的主题中可以看出,《帕丁顿熊2》试图让漂泊在外的帕丁顿真正理解家庭信仰的意义与价值,而非藏匿于自我狭小的阁楼中躲藏着风雪。当失去了家庭庇护后的帕丁顿在荒漠的社会孤岛上(监狱)真正开始建设属于自我的家庭信仰时,这只从遥远的秘鲁森林远渡而来且在伦敦城中一路跌跌撞撞的小熊才最终完成了与自我、家庭、社会的和解,在与社会的不断抵牾与激撞中告别了童年时代,开启了青年一代对社会身份的认同与家庭情感的重归。
这或许也是《帕丁顿熊2》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再度感动我们的原因:影片并非如同属英伦风的《王牌特工2》将青年在社会的成长之旅转码为一场血腥残酷的敌我异己斗争,通过取代衰落的父亲权威完成主体身份的建构(艾格西拯救了“父亲”哈里),而是试图给予银幕前每一位年龄段的观众同样慷慨的成长机遇。每个人都可以从布朗一家中获得了自我的情感投射,不论是帕丁顿的青春成长焦虑,亦或是布朗夫妇的中年困顿危机,第二部都尝试着在“家庭的名义”下为每个人提供一则明亮闪烁的想象性结局,而每一次情感危机的化解都是建立在对他者无私的馈赠与奉献之上,即通过家庭价值的大发现实现个体情感的最终回归。
《王牌特工2》剧照
如果说《帕丁顿熊1》借助一场经典的生死对决游戏悄然化解了小熊作为发展主义与生态文明裂隙间的灰色空间的探讨,帕丁顿通过尝试学习英伦礼仪、风俗与人情完成了由“熊”到“人”的地缘身份转变的话,那么,第二部中“成人”后的帕丁顿必然陷入与人类同样的秩序焦虑中:如何获得社会身份以及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事实上,并非如《王牌特工2》中的艾格西盛大的成人礼一样,不但实现了社会身份的认同(成为新一代皇家特工),甚至还成功完成了家庭价值的昭告(与恋人举行了璀璨的婚礼),帕丁顿连同布朗一家显然无法分享艾格西超级英雄般的好运气,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自我和解——承认自身不足同时,也发现了他者的可贵,在自我与他者多重镜像的叠影中试图重新整合屡遭分裂的家庭身份,换来的也许仍是生活诸多的不如意,但却拥有了与同样不完美的家人拥抱生活、接纳苦难的勇气。
《王牌特工2》剧照
成长的烦恼时刻如影随形,即便是已至中年的布朗夫妇也难免不断遭受事业、情感的挫折,帕丁顿显然为当代社会的中产之家提供了一则疗愈功力极强的创伤良药:在遭遇情感危机的时候,不妨尝试下接纳自我,那些不断被嵌入人生版图中的拼块也许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就会施展出奇异的魔术效力。正如布朗先生危机关头紧急自救的瑜伽神功、布朗太太生死一线时刻突破自我的高空跳水一般,昔日的自救策略在危机关头全部融合为家庭救赎的信仰力量。
《帕丁顿熊2》剧照
因此,《帕丁顿熊2》似乎向当下银幕前的观众验证了一条尽管意义庸浅却始终成为人生恒定真理的信条:抵御生活风暴的方法并非竭尽一切力量挣离风暴核心,而是试着坠入风暴底部以期翼着最终的逆风反弹。在影片末尾由童话书不断联结而成的家庭彩蛋中,每一位家庭成员最终都摆脱了焦灼的情感危机迎来了新生,但残酷的真相是银幕外的生活风暴仍在持续,甚至以更为剧烈的速度倏然临降,而第二部中屡试不爽的“家的名义”或许成为我们真正躲避风暴的密室所在。
危机重重的欧洲小屋
因此,由“家的名义”出发,或许我们能从小熊泥泞的脚印中窥伺出当代欧洲对于“家庭”重寻的艰难旅程。从2010年柏林电影节以“家庭”为主题,并安排中国导演王全安的《团圆》作为开幕影片这一场景来看的话,“家庭”这一缚结着繁复情感与混合身份的母体结构已成为当代欧洲试图重新寻找自我、完成后冷战时代下民族情感重聚的吁求空间。
《帕丁顿熊2》剧照
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在911事件后,恐怖危机与难民潮不断冲击着欧洲恒定中产秩序的当下,家庭再度成为重申欧洲核心价值、缓解社会多方矛盾的中空地带。由小熊帕丁顿所承载的如何寻找家庭、适应家庭的异乡之旅在不期然间也折射着现今欧洲的真实境遇,特别是在不断遭遇难民狂潮的强力倾轧、极右翼势力崛起、脱离欧盟后所导致的一系列贸易壁垒持续走高的英国。
帕丁顿在第二部中承受一系列打击之后仍然坚守家庭信仰的寓言无疑呈现出某种迫切的策略价值——在地缘冲突不断加剧与贸易拉锯战愈加激烈的此刻,实现自救的方法在于如何妥善地与现实达成“和解”,而非激进式的“暴力袭击”。正如影片中的帕丁顿遭遇铁拳的羞辱后,施展的“熊瞪”一样:对于现在的欧洲/英国来说,与人为善是永恒的古老箴言,在看似凶悍激愤的“暴力”之后其实仍潜藏着丰盈的善意与真诚。
《帕丁顿熊2》剧照
如果我们再将与《帕丁顿熊2》同一时期上映的《至暗时刻》结合起来读解的话,或许能够从这些不断从逆境中实现自救的“英伦绅士”的寓言中深刻读解出“离家逆子”的当代英国在“后欧盟时代”渴求实现自我救赎的雄心与重构民族主体信仰的真切愿望。
《至暗时刻》剧照
对于当前英国来说,重述丘吉尔时代的英雄神话绝非偶然,潜藏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映射意义,而与丘吉尔共同分享“至暗时刻”时代艰难的帕丁顿显然为当下的英国民众讲述了另一则更为普世的纯真寓言——在不如意中学会接受自我,在身份混乱的焦虑中试图寻找着更为多元的生命意义可能。因此,与“至暗时刻”的和解不仅成为帕丁顿与丘吉尔共同的生命成长主题,更成为当代欧洲迈出政治囚笼、打破封闭的民族想象的一条涉渡之径,而关于封闭世界的自救最终仍是为了守护纯真的家庭之境——那座被时代浪潮不断侵蚀却始终矗立命运前岸的古老的欧洲大陆。
《帕丁顿熊2》剧照
在《帕丁顿熊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由众多中产之家所联结而成的“欧洲之家”——温莎花园中,并不存在着好莱坞影像中真正的坏人,即便是一直对帕丁顿持有偏见的温莎花园的“社区大爷”也只不过是一个偏执的家庭守护者(在第一部中正是他的电话才及时挽救了帕丁顿的性命),他的偏执也是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发展主义与生态文明间尚难弥合的裂缝的缩影。“社区大爷” 与布朗一家关于温莎花园家庭理念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出英国在处理难民潮时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间始终博弈缠斗的现实困境。
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温莎花园所象征的欧洲之家是一个可以兼容多元种族、不同肤色与信仰的“世界之家”:由小熊帕丁顿所牵引出的文明和解之旅不仅是不同政治主张间的平衡,更是英国在后欧盟时代试图重构民族身份、实现种族融合的新起点。
《帕丁顿熊2》剧照
2017年末小熊的归来不仅为银幕前深受家庭、事业危机困顿中的观众讲述了一则明亮甜软的枕边童话,再度昭告与人为善的古老箴言试图与压力重重的现代社会达成和解,更为当下在政治风暴与种族旋涡中一度迷失的老欧洲重新指引了归家的长途——一座仍然存在着喧闹身份争议的、却以开放的姿态包容多元文化与纷繁信仰的“世界小屋”,弥散着香浓果酱甜意与玫瑰花香的伊甸乐园。
《帕丁顿熊2》剧照
由此看来,时刻被藏于红色毡帽下的果酱三明治不仅为疲惫于生活风尘中的都市族群们提供了一份美味的裹腹甜食,更为终日疲软于多重现世危机中的老欧洲揭幕了一顿慰藉心脾的圣诞晚餐。只是,这块沾染着浓郁酱香的三明治是否真的足以为我们留住熟识的家的味道?
影片结尾,帕丁顿不再蜷曲于布朗家阁楼上的圆窗前,沦为城市灯火之外的孤独异族幽灵,而是在欧洲之家中迎来了远道而来的露西婶婶,古老的欧洲在童话的泪水中再度迎来了世界种族的大融合。在帕丁顿与露西婶婶相拥而泣的梦幻场景中,影片不仅疗愈了现代人伤痛的离家之旅,更悄然粉饰了欧洲小屋里危机重重的家庭神话。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点击查看往期推送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